19年我军一哑巴炊事员向敬礼毛给他授少尉军衔
19年我军一哑巴炊事员向敬礼毛给他授少尉军衔
一个农民面对两名红军战士的质问,一句话也不说,这让红军战士起了疑心,荒郊野岭的,突然出现一名农家壮汉,问什么都不说,实在是有些反常。
战士将此人押至军营后,面对部队的领导,才咿咿呀呀的用手比划,似乎有什么话想说。
“原来是个哑巴。”红军战士本来已经放下了戒备心,但转念一想,还是决定将此人交给组织。
19年,一心要彻底清除红军,红军走到哪,就追到哪,甚至还专门训练出了特务来打探红军的行踪。
所以当时,红军战士在行军中只要遇到可疑人物,都要探一探是不是的特务。
当时,一个打头阵的红军部队率先来到了大渡河附近,在歼灭了当地的敌军后,收到了上级组织下达的命令,命令中要求该部队,必须在三天内,赶到泸定桥。
但是,当地地形复杂,所人都是k22次来到这里,虽有地,但总是会有些偏差的。所以,此时此刻能有一个老乡带路,是再好不过了。
在红军队伍即将赶到附近的村子时,不知是谁报的信,说“当兵的”来了,当地百姓一听,收拾了重要物品就从后山跑了。
因为在当时,军队的作风极差,连老百姓都欺负,行军走过村庄更是一粒粮食都不给老百姓留下。还有当地军阀,时不时的就到村庄里烧抢夺,就如同土匪一般。
而老百姓们又分不清这些军队的军装,所以下意识的只要看到穿军装的人,撒腿就跑。
红军部队到村庄时,家家户户的大门都在外面锁上了,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其实,早在19年,就已经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一条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甚至老百姓有了困难,红军还会主动帮忙解决。
但无奈,和军阀已经把老百姓欺负怕了,并且当时还向全国下令:谁敢帮助红军,谁就是罪。所以即便老百姓知道红军是办好事的,也不敢轻易地帮助红军,否则被举报了那就是罪。
红军部队走过一户人家门口时,门大开着,屋檐下站着一壮汉,衣服到处是补丁。可他与其他人不同,他不仅不怕“穿军装的”还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战士的枪。
红军战士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不说话,只是笑着摇摇头。红军战士担心此人是的特务,便带回了部队,交给了上级组织。由于此时还要抓紧时间赶路,便没有对哑巴过多的询问,只是决定将这个看似像农民的人,留在队伍一同前往泸定桥。
保持着对哑巴身份的疑心,红军队伍专门派人对哑巴进行了监,几天后发现,哑巴不仅不会说话,还听不到声音,任何人跟他交流他都用手比划。
如果是真是派来的特务,那这对特务训练的手段也算得上厉害。但他能在这么多天一句话不说,对旁人说的话如听不见一般,或许真的是聋哑人。
连长问看守哑巴的红军战士,哑巴最近几天有没有什么异常,战士说:“没有异常,还是听不见说不出,但是每当让他干活时,他都特别高兴,完全没有抓来的那些特务的反抗劲。”
连长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银元,并让战士取了够吃三天的干粮,打着手势让哑巴回家,但是哑巴听不懂。连长就多叫来了几个战士,分别给哑巴演示,让他回家,哑巴这才看懂,可紧接着哑巴的行为令战士们有些惊讶。
按常理来说,被误抓的老百姓在被放行时都会赶快拿着粮食和路费回家,可是哑巴却躲在了树后,向众人打着手势,表示自己不想回家,想留下当红军。
连长不想同意,打仗不是过家家,哑巴即听不见又说不了话,在作战时很受限制,如果让哑巴上场打仗,那就是对哑巴的极度不负责。可是还没等连长做出抉择,哑巴看着不远处在搬运重物,三步并两步的就跑去帮忙。
并且在日后的行军中,脏活累活哑巴总是抢在k22个,就连战士们都说哑巴不怕吃苦品质良好。
连长见状,只能将此事上报组织,等待组织的安排。不久后,组织来信,称可将哑巴安置在炊事班工作。
哑巴每天的任务繁多,行军路上,不仅要背着沉重的炊具,在部队原地休息时,还要为战士们做饭。但是哑巴从来都是面带笑容,似乎根本不知苦累为何物。
除此之外,哑巴还会喂马,还会缝衣服纳鞋垫,战士们的衣服破了都会找他帮忙修补,这也让许多战士和哑巴打成了一片。
不久后,部队翻越雪山,哑巴背着炊具跟着大部队向上走,期间,有战士实在走不动了,哑巴还会帮他背着装备,并扶着其一步一步艰难的向上爬。
越往上爬,风雪越大,雪的厚度几乎与大腿齐平,因山路崎岖,路的两边会有一些坑洞,所以连长也嘱咐大家一定要小心脚下。
风雪很大,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哑巴在行走地过程中好像看到了不远处的雪洞中有一只手在虚弱的伸着,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年纪尚小的小战士不慎掉进了坑洞中。
哑巴赶忙跑了过去,将小战士拉了出来,小战士的手脚冻得发紫,哑巴想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他,但被一旁有经验的老同志拦住了。
老同志的意思是,给小战士穿再多的衣服也没法解决手脚冻住的问题,当下想要快速解决,只能靠大家伙搓手小战士取暖。
很快,小战士的手脚渐渐的暖和了起来,也有了感觉,哑巴想背着小战士走,但是考虑到行走着才能让身体暖和,所以便主动搀着小战士一步步的慢慢的走着。
后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哑巴虽然没有上过战场打过仗,但是却在后方为战友们提供着帮助,尽量的让战友们回到营地后不受苦。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展在进步,百姓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随部队驻扎在北京的哑巴发现,部队里的炊事班不用挑水,不用砍柴生火,也不用背着大包小包的行军了,并且炊事班的战士都加入到了训练中。
而组织考虑到如今炊事班的任务不多,且哑巴年龄也大了,便让哑巴住在荣军院修养身体。
可是,哑巴的“倔脾气”又上来了,直接冲到了上级领导的办公室,主动要求工作。组织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派哑巴去管理营区的果园。
一般来说这样的工作分给谁,心中都会有一丝落寞,可是哑巴接过这个任务后,就如同当年组织同意哑巴留在红军队伍一般高兴。
那年,准备举行授衔仪式,在授衔仪式的前夕,到营区察工作,在经过果园时,看到了正在修剪树枝的哑巴。哑巴正沉浸时,突然一只大手拍了拍自己的肩膀。
对哑巴印象很深,在延安时期,哑巴就和有过交情。有一个特点,走路时总会思考,所以在走路时没有人敢上前打扰,可是哑巴不知道这回事,每当在路上碰到散步的时,哑巴就会先向敬礼,再握着的手,“啊,啊”的说着些什么。
当然,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但还是耐心的听下去,并竖起大拇指鼓励哑巴。
哑巴不明白在说什么,只是见对自己竖起大拇指,才似乎明白,毛是在夸自己。
19年6月,哑巴同志在北京逝世,被脏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可是墓碑上要刻上名字,但因哑巴少尉不会说话,所以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就只能在墓碑上刻上“哑巴同志”四个大字。
许多年后,经过专家和研究人员调查才知道,原来哑巴同志的真实名字叫:熊世皮。这位老人是一生勤勤恳恳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作出的贡献革命战士,多年后,熊老先生的名字终于公布于世,同时也代表着“哑巴同志”终于可以青史留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