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大师故事他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厨师长一生传奇回望炊烟
川菜大师故事他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厨师长一生传奇回望炊烟
◎19年至19年,在努力餐工作,当选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两级劳动模范。参与编辑《川菜厨师长》,岁成为全省最年轻的特级厨师。
◎19年担任川菜专家组的组长率队前往埃及首都开罗进行川菜技艺的表演与交流
◎19年至19年,受外交部派遣,赴美国纽约,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厨师、厨师长,并受邀参加参加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会。
◎19年回国后,从事厨师外派出国选拔工作,后相继被派往日本、德国出任中餐厨师长,与两国厨师亲密合作。
◎一生收徒30余人,不怕“教会师父饿徒弟”,倾囊相授,培养厨师很危险高级管理者,如兰桂均、赵艳斌、李丹梅、许浩、舒国重、程云生等,徒弟徒孙遍及海内外。
身量中等,身材瘦削,一套深灰蓝西服笔挺熨贴,脚上的皮鞋闪着亮光,一丝不苟。
脸长而瘦,头发花白相间,纹丝不乱,整体透出一股文人气,看上去不象厨师,更象一位教书先生。“儒厨”之名于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张中尤,竟是如此贴切。
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日本楼兰饭店、德国四川饭店任厨师长的境外10年;
退川菜厨师长义务教学,传授传统技艺两年多;为写书,潜心创作两年……
如今,张中尤仍在写作第二本书,与返复工厨师本自传不同,这本书着重介绍点心、川菜等红、白案美食的制作和烹饪方法。
这句今天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很多人不知道,它的“知识产权人”是车耀先,19年创办于成都三桥南街的努力餐的创始人,也是四川省委地下党的领导人之一。
矗立于小南街口的“红色餐厅”努力餐,由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店名依然耀眼。这里是张中尤早期厨师生涯中最重要的地方,犹如他的大学,打下了扎实基础。
张中尤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却在13岁时懵懵懂懂地被分配到“成都市西城区商科专业学校”,半工半地踏上事厨生涯。先后拜师名厨林家治、李德明,分别学习白案和红案。
进入努力餐两年后,岁的张中尤被提拔为副厨师长,此后升为厨师长,并相继入党和当选为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两级劳动模范,成为厨师参政议政的一颗明星。
19年,四川省商业厅决组织编撰《厨师鲁大师》,成都、重庆两地十余位名厨集中于新都区新繁镇一家旅馆,封闭分头写菜谱。经过四年努力,该书出版,是中国首部全面介绍川菜烹饪科学知识的工具书,川菜24种味型等是在全国首次确认,至今仍是业界教科书。
那段经历,让张中尤养成了良好的收集和记录资料的习惯,也锻炼了他的写作能力。19年,岁的张中尤通过四川省首届特级厨师职称考核,成为全省最年轻的特级厨师。
跨越红、白案,善烹饪长管理,能写书有情怀,历经20年各个阶段的磨练,青年张中尤堪称“全能厨师”。
19年初,经四川省外办的推荐,张中尤被选派到北京参加外交部组织的出国厨师考试。
在全国100多位入选者中,张中尤的机遇是去联合国工作,唯其一人。心情激动的他,给妻子拍了一句话的电报:我已经被分配到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代表团。
师父林家治行前叮嘱:“今后,在技术上要更努力,要听组织的话,为川菜争光、为国家争光!”
当时,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共有200多人,从各地选拔的十几位厨师,都是各菜系的高手,张中尤是川菜的主理。他们既要负责200多人的用餐,又要承担各种接待任务。
张中尤记得当年的一次险情:有次正在烤鸭子的烤箱着火了,幸亏师傅发现及时把火灭了。本来那次宴会是用3只烤鸭的,他烤了6只,糊了3只正常3只,正好应了急,“幸好烤鸭子的艾师傅很有经验,躲过一次事故。”
自当年4月入职后一年不到,张中尤就被代表团选任为厨师长,攀越人生又一个高点。
最荣耀的,是19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正式成员,参加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会,享受到一名厨师所能得到的殊荣。
19年4月,张中尤圆满完成任务归国,他得到了中国代表团秘书处的工作鉴定:自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以来,勤奋踏实,对厨师班子的管理卓有成效,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外事接待工作。
此后,张中尤从事厨师出国外派的选拔工作,又被先后选派到日本楼兰饭店、德国四川饭店担任厨师长,充分感受各国饮食文化,极大地开阔了眼界。
张中尤是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上的明星大师,川菜厨师长相约采访,他都难腾时间。只是在资深级中国烹饪大师张元富先生收徒仪式上匆匆一面,对他留下了一些直观印象。
还好,川菜厨师长约定:采访先从阅他的自传《川菜厨师长》开始,疑问之处通过补充采访解决。
一天时间看完此书,2页的娓娓细述,十分可,为深入了解张中尤和川菜现状,提供了许多帮助。
书中,名满成都的“大蓉和”餐厅老板刘长明作了序,讲述2016年至2018年期间,张中尤义务为大蓉和、钦善斋培训厨师的过程。
两年多时间里,张中尤亲自穿上厨师服上灶操作,既讲成菜原理又讲技法要点,详解每一步、示范每一步。
每次上课,厨房里都是人头攒动,门外、过道都搭起凳子站满了厨师。一向沉迷于创新川菜的厨师们,感受到了传统川菜精工细作的技法魅力,看到了许多未闻未见的精品菜肴。
刘长明过意不去,几次想支付课时费,张中尤却坚辞:“我教学是为传授经典川菜的烹饪技艺和文化,不是为钱!”
尽管张中尤已退休10年,可他为川菜奔波、效力却一日未停。在同行鼓励下,他写作并出版了《川菜厨师长》,对川菜“走出去”也作了详细的分析和建议。
面对成都美食之都的发展定位,他由衷地建议,需要整合和餐饮界的力量,对川菜文化做整体的整理、包装、宣传,做好对传统的传承,在这个基础上,来进行创新和发展。
“川菜的24种复合味型,在全球,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脚踏实地,成都希望无限!”年逾古稀,张中尤仍有豪情。